• 主页 > 芝士问答
  • 如何消除业障?诵经与法会并非关键,出离心才是真正标准

    修行有两件事是你不能等的:一是净化业障,二是修善业。我们造的恶业,身语意的恶业,会形成一个看不见的障碍,这就是业力。消业的标准是什么?

    很多人念经是为了求婚姻、求孩子、求爱情、求健康、求事业成功。这确实发生了。在八苦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一种业力,但得到了并不意味着业力消除了。很多人说我念了很多经,参加了无数法会,参加了无数灌顶,我的业障应该消除了。

    事实上,情况并非如此。菩萨不会和常人算账,也没有说过,我说你念多少章,我就消除你的业障。当然,能背诵三千章,也是很了不起的了。至少你需要有很强的专注力。业力与你读经、念经的多少、祈祷的次数无关。这和你的心有关系。

    放弃将会出现

    如果你的业消除了,你的本性就会生起。

    那么你的贪婪和执着就会逐渐减少。至少你会看淡世间的物质和情感执着。如果你学佛,紧守佛法,世间的物质、情感、名利就放不下。说明你的业障还没有消除,因为学佛、修行的关键不是掌握,而是放弃。有些人学佛只是为了在世上过上更好的生活,根本不想出家。那你就不是修佛法了,而是修世间法了。

    智慧就会生起

    如果你的业力消除了,你的固有智慧就会生起。

    智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,不需要从外在寻求。书籍不会给你智慧。经文是白纸黑字写的。如何救人于生死?如果你只看经文,而从心底里不去工作,那你就是一个学者。 。

    修行是要用在剑锋上的。就是要专注于烦恼。当是非出现的时候,看你能不能觉知并臣服。有些人虽然了解大藏经十二经,了解各种术语,但当他们目前的忧虑无法降伏时,只能说明我们是在学佛,而不是在修行。

    学佛并不能减少你的业力。时时观察你的念头,让智慧生起。这是学佛的基础。而不是天天啃书本不肯出来。

    慈悲心就会生起

    如果你的业力消除了,你本性的慈悲就会生起。

    没有大慈悲,没有大慈悲同体。我们无法慈悲,因为我们执着于一个自我,而我们的自我执着阻碍了我们的慈悲。虽然很多人读过很多经典,明白慈悲的含义,但慈悲并不是说说而已。只有真正修行了,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足够慈悲。你是否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,甚至逃避自己的责任?

    菩提心就会生起

    如果你的业力消除了,你固有的菩提心就会生起。

    三世诸佛皆因发愿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成佛。菩提心就是不能承受一切众生痛苦的心。你发誓要拯救他们脱离苦海。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。这就是菩提心。

   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精髓。佛教徒应该有菩提心。然而,这种心不是说说而已,“凡见闻,皆发菩提心”,而是必须实际落实的。

    我们念经的时候,也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回向给法界众生,但也许“法界众生”对我们来说只是四个字,我们只是简单地念了而已。因为菩提心还不够。

    尊重就会产生

    你的业力消除了,你的恭敬心就会生起。

    凡夫有业障的人,只认为自己很伟大,大家都是凡夫,但只有他们才是菩萨。真正的菩萨,看自己是凡夫,看别人是菩萨。

   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修得好,说明我们的业力还没有消去。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没有修行时,我们的业力才会减少。佛经中记载,有一位菩萨,是永远不可小觑的。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。

    如果你的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慈悲心、恭敬心、智慧生起,就说明你的业力在减少。如果学佛之后,你变得更加执着、更加自负、更加贪婪,说明你的业力还在。没有缓解。

    为什么有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慈悲心?这是我们原本拥有的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切,只是被障碍所遮蔽而已。修炼就是要显露我们的本来面目,去掉我们的执着、妄想、分别。如来隐性本来清净。

                        推 荐 阅 读                    

    健康管理:做自己最好的医生

    玄学提醒:新年保护好自己的磁场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xuanwufeiyang.com/html/tiyuwenda/7527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